如果你身边有朋友遇到再好笑的事情也不会开口大笑,只会抿嘴微微一笑。你可千万别过早下定论,认为他是个不爱说笑、很“高冷”的人。很有可能,他有着“不敢启齿”的难言之隐,比如一口参差不齐、蛀痕斑斑的“坏牙”。
牙齿伴随人的一生,不仅关乎我们的健康,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交状态及生活品质。你真的要等到口腔健康糟糕至此,才开始关心你的牙齿健康吗?
牙齿健康的两大“杀手”
龋齿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种牙齿疾病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。蛀牙发病一般都开始于牙冠,如不及时治疗,病变继续发展,形成蛀洞,最终将导致牙冠完全破坏消失。
而另一类容易被忽视的牙齿问题,则是被医生称为“静悄悄的疾病”的牙周病。牙周病的初期症状只是刷牙或进食时出现牙龈出血,继而演变为牙龈发炎肿胀。随着牙菌斑堆积恶化,甚至出现咬物无力、流脓以及牙齿松动脱落的病状。
龋齿和牙周病这两大“杀手”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牙齿的美观,更会危害口腔乃至全身的健康。那么究竟我们该如何对抗这两大疾病,预防它们的发生呢?
科学护牙,与“齿”偕老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,仅仅靠每天的两次刷牙不足以对口腔进行全面的健康防护。可是除了刷牙外,大多数人也没有更好的口腔护理措施。面对坊间五花八门的护牙“偏方”和愈演愈烈的传言,究竟哪些是以讹传讹的谣言,哪些又是真正科学的护牙建议?
首先,我们要充分了解蛀牙的成因。口腔医学专家指出,导致蛀牙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四点:第一是易感的宿主,即薄弱的牙齿;第二是致病的细菌;第三是适宜的食物,即容易产酸的食物;第四是足够长的作用时间,即由致病细菌和产酸的食物长时间地作用到牙齿,造成牙本质和牙釉质的脱矿,最终造成龋齿。只有当以上这四个条件都被满足时,才会引发蛀牙。
而牙周病则是由于牙齿局部的菌斑、牙垢、牙石、食物嵌塞、不良修复体等所致。
无论是蛀牙还是牙周病,通常都是缓慢形成的,早起多无明显症状,一般不易察觉。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。因此,每年至少一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,不但能及时发现、治疗口腔疾病,还有助于医生根据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。千万不可认为只有当疼痛发生时,才需要就诊。
病从口入就要封口?
“吃甜食导致蛀牙”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多年。更有营养学家列出了长长一串的忌口食物清单,好像口腔里的病就一定得靠“封口”来解决。
事实上,牙齿是由内部牙本质和作为牙齿保护层的外部珐琅质组成。珐琅质是全身最硬及化学性最安全的一种组织,具有较强的抗酸碱腐蚀能力,并不那么容易被食物所破坏。此外,时间是蛀牙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口腔细菌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接触的时间越短,细菌产生酸的可能性就越小。
就以我们常喝的汽水为例,一般情况下,汽水进入口腔后会马上咽下,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,加上唾液的缓冲作用,在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的前提下,适量饮用汽水并不会直接导致蛀牙。
再者,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许多酸性食物,例如食醋、柠檬等。相比之下,汽水的酸性并不算高。适量的汽水并不会对牙齿健康构成直接的威胁。
不仅如此,唾液还能稀释、减轻酸对牙齿珐琅质的影响。唾液中含有的钙、磷和氟,可以补充珐琅质的矿物质流失。
另外,使用含氟牙膏也可以帮助牙齿抵御食物或饮料中酸的腐蚀。
因此,与其为了严防死守病从口入而压制自己对美食的欲望,不如先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坚持定期口腔检查,为你的牙齿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,练就一口“铁齿铜牙”。